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102(1 / 2)

加入书签

年纪大了,死了没什么,但她的孙子还这么小,她想给他找一条活路。

孙大郎很明白她的处境,可他如今自己家里人都难保,又如何管的了别人。

沉默了好一会儿,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。

“对不起,大娘……”

邱大娘没有勉强他,只佝偻着背,牵着孩子去求下一个人。

人群里,像是邱大娘这样失了依靠的老人或妇人也不少,此时都在想着办法,祈求同路的人带他们或身边的孩子进城。

然而,时间一息一刻地流逝着,他们没能等到城里来消息,却等到了城门关闭。

绝望在人群中蔓延,哪怕因为经历过很多生死已经麻木,但十几天来吊着他们的唯一希望破灭,还是有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泪。

孙大郎也如同被巨石重击般,丧失了所有挣扎的力气。

茫然四顾,只有冬日枯黄的野草,和远处看起来满是枯枝败叶的云浪山。

没有任何可以让他们躲避风雪的地方。

正在此时,只听一声沉重的嘎吱声,刚关闭没多久的城门打开了,连接护城河的吊桥也放了下来。

一队骑兵一马当先地走在最前头,后头跟着不知道多少人的步兵,步履整齐,长枪雪亮,跑动间掷地有声。

这些人一起很快来到了他们栖身的小土坡前。

两队步兵跑上前来做出护卫的姿势,那些骑兵里,一位身穿黑色披风与银色锁子甲的年轻将领,越众而出,走到了最前面。

另一个满身褴褛的枯瘦中年男人骑马跟上去,落后了半步,恭敬地道:

“郡王,这就是那些流民。”

这人大家都认识,就是带他们一路来到肃城的万德贵。

让他们吃惊的是那位年轻将领,竟然就是传闻中的郡王。

但这位郡王看起来是如此的高不可攀,身边又带着那么多手持锋利兵器,还很壮实的士兵,没有人敢发出声音。

经历过太多次被驱赶射杀的场面,此时他们不敢表现出任何一点可能会被误会有攻击性的样子。

李洵看着那边瑟缩在一起的流民,因为有人投奔的疑心与惊喜都通通沉到了心底。

这些人穿着破旧不堪的衣裳,蓬头垢面,瘦得只剩下一张皮,脸上颧骨突出双眼凹陷,手脚只剩下骨头。这些人里,有老人,有妇女,有小孩,也有一部分青壮年。

看向士兵们的目光,都透着难以掩饰的恐惧。

这样的人,绝不可能是他先前怀疑的那种,借着流民的名义来肃城作乱的禁军。

他们是一千多里外的战场附近长途跋涉来到肃城的,走到这里的青壮年都瘦成了这样,又有多少身体没那么强壮的人死在了路上?

战乱,最苦的始终是最底层的百姓。

这一刻,他突然理解了始皇帝一统六国的雄心。只有建立统一融合的国家,百姓才能长治久安。

但那样的宏愿离对他来说,要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他能做的只有眼前事,能救的也只有眼前人。

“带他们去城东的救济所安置。”

吸纳人口是早就在计划里的事情,早先为了给没有进项的肃城百姓提供工作,除了修路修城墙修营房,他还吩咐过周应亭在城中修建房屋,作为收容流民的临时居所。

那些房屋,挤着些住,收容上万流民是没问题的。

万德贵狠狠地松了口气,进了城,哪怕是乞讨,也有口饭吃,去巷道里站着,也能少经受些风雪。

此时的流民们,尚且不知道李洵这句话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