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63(1 / 2)
“你家拆老屋那天,史香莲站在桥上望了好半天呢,整个人定定的,也不知道在想什么。听说她还去看袁得水了。”
苏凌没觉得奇怪,他道,“之前是袁得水出面叫袁晶翠把史香莲放着炮仗摆着酒席迎回家的。
现在袁得水受伤,史香莲去看看不是人之常情吗。”
二姑也点头,村里好些人家都提着东西去看了。
随后话题一转,二姑又扯到酒席菜谱上去了,赶天要拉着苏凌进城里把东西提前准备好。
苏凌也得益于二姑和三伯娘两人,不然他一个小哥儿如何操持得出一场热闹周到的婚宴。
二姑本就是大厨,负责定帮厨的人和买菜备菜。三伯娘心思细,负责成亲的一些习俗细节,担任大小事务总管。
本来一个月内,又要修房子又要准备酒席,定是忙的焦头烂额。但有苏刈推进,外加二姑和三伯娘协助,一切显得有条不紊。
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不知不自觉参与进他们的酒席筹办中,自发的把自己空着的蒸锅、蒸笼、碗具等送到三伯娘家里。
这些行头都会做个记号不会认错。瓷碗除了在街上买的外,更不会认错。
村里每年都会几户人家开窑烧一批砖头和瓷碗。土瓷碗外部的花纹多是粗糙勾勒的树枝花鸟,但是瓷碗底部一定会刻着那家男人的名字。
在村里看人缘好不好,办一场酒席就知道。
就像锅这种东西,除了灶锅外,每家一般只买一个大蒸锅年节备用。
但是到办酒席就明显不够用,便只能借村里的。关系不好的,还不能借到够用的行头。
来送厨具家当的人多,最后三伯娘院子里块堆满了,她才说够了。
但村民却说多多益善嘛,不用担心苏凌家放不下,还说木屋前几天建好了,她去看后发现特别大。
二姑自拆屋当天帮忙了下,后面一直便和苏凌在山下张罗忙活。
她把晾干的糍粑用簸箕装好,这些是明天做抛梁粑用的。
五溪村房子建好后,主人要站在梁上屋顶向下面抛糍粑、糖果;
村民聚在下面伸手接,有的更是提前拿出干净的布单接,呐喊欢呼你争我抢,场面十分热闹。
新屋子建成,当地是要请酒的。但是五天后便是屋主成亲的日子,便是这次只有抛梁仪式没有酒席。
抛梁仪式的日子和时辰也不是随便定的,是根据屋主两人生辰八字选个时辰。
早上巳时前,村民便陆陆续续上山来到苏凌家中院子。
看到新屋的时候都连连惊叹,院子比之前大了许多。
院门口种了一排带苞的山茶树,白墙院子把那两亩荒地都圈在里面,荒地被划分为很多小块,中间铺着鹅卵石连接。
村里人看了直呼在家院子种菜还不沾泥,下雨天摘菜方便。
从院子入口有一个回廊凉亭,连通主屋和院门口的水池、鱼塘。这样天晴下雨洗菜洗衣服都很方便。
靠近竹林外的院子,保留了原本苏刈扎的竹栏干。只是在竹林中多了一坐四面围栏的竹屋。
竹屋和院子两颗桂花树之间架了坐虹桥。在竹林中听风赏雨倒是十分惬意。
院子中的木屋像是城里的亭台楼阁搬到了山野间。
但其实也没那么夸张,只是一栋二层的三开间木屋。门窗雕花精细,屋檐下的斗拱也看着繁复雄壮,比村里屋子看着气派很多。
一楼做了六间房间,灶房、净室、木匠房、药材房、书房、堂屋客厅。二楼便是卧房和净室,还有另外三间空着的卧房。
之前的鸡圈和马棚也被圈在了院子一角,马棚外还开了水渠,这样洗马圈时也方便排水。
↑返回顶部↑